□記者 何晴 文/圖
作為基層治理的關鍵力量,社區(qū)網格員身兼數(shù)職:他們既是居民身邊的“百事通”,也是矛盾糾紛的“滅火器”。隨著夏日氣溫不斷攀升,他們不懼高溫“烤”驗,依舊堅守在網格“責任田”里。在中心城區(qū)中央花園小區(qū),總能看到一個身影穿梭在樓宇之間,傾聽居民的喜怒哀樂;奔波于部門與群眾之中,化解難題于細微之處。他就是川匯區(qū)荷花路街道中州社區(qū)第十三網格網格員張衛(wèi)華。
“叔,最近天熱,身體哪不舒服跟我說?!薄按笠?,您閨女不在身邊,您有事了就給我打電話?!薄斑@院下水道昨天找人來通了,今天不堵了吧……”7月9日8時,趁著氣溫還未升高,張衛(wèi)華便開始了“走街串巷”。他所負責的中央花園小區(qū)9號樓至12號樓共有112戶、372人,屬于缺少物業(yè)管理的臨街樓。通過每天走訪摸排,張衛(wèi)華精準掌握著網格內高齡、獨居、困難老人的實際需求和高溫天氣下的生活狀況,以及樓內衛(wèi)生、安全等動態(tài)?!斑@幾棟樓樓下飯館多,下水道沉淀池容易堵塞,住戶和商戶有時會因此推諉扯皮。我們的工作就是及時調解,避免傷了鄰里和氣?!睆埿l(wèi)華解釋道。
采訪過程中,張衛(wèi)華的微信提示音不時響起。“我每天的工作就是發(fā)現(xiàn)問題、解決問題、排除問題。說起來都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,但在我看來,小事不及時解決,以后就可能變成大事。”他邊說邊打開手機,“你看,我一共有4個住戶微信群。大家有事直接在群里@我,我看到后就會第一時間去處理?!闭f著,他擦了把汗,帶著記者前往該小區(qū)9號樓排查。“這院大門之前老出毛病,上次還脫軌了。昨天15時許,天氣正熱,我搬梯子找工具,舉著門找軌道,一個人忙活半天才裝好,累得不輕。好在現(xiàn)在問題解決了,我們幫住戶聯(lián)系上了廣告商,以后大門維護、修理就歸他們負責了?!睆埿l(wèi)華高興地說。
“小張來了啊!”“阿姨下樓買菜??!”走到該小區(qū)9號樓1單元樓下,張衛(wèi)華遇到了住戶朱大爺?shù)膼廴??!爸拔依习樗さ沽耍褪切埥o背上樓的。孩子累得渾身濕透,跟從水里撈出來一樣。”提起這事,她眼眶泛紅,握住張衛(wèi)華的手不住道謝。原來,朱大爺偏癱多年,子女都不在身邊。一次在大門口乘涼時,他不慎跌坐在地,恰巧被前來走訪的張衛(wèi)華遇到。情況緊急,張衛(wèi)華二話不說背起身高1米8的朱大爺就往樓上送。那天室外溫度高達39℃,樓道里異常悶熱?!耙恢?,我和叔的衣服都濕透了,又濕又滑,背著使不上勁。好不容易把叔背上了樓,我感覺我都快虛脫了?!睆埿l(wèi)華回憶道。
晌午,張衛(wèi)華還在樓宇間協(xié)調生活垃圾堆放的問題。這時,妻子催他回家吃飯的電話響了?!八?,有事就坐不住,非得趕緊辦。社區(qū)的事比家里事還上心?!泵鎸ζ拮拥摹奥裨埂?,張衛(wèi)華不好意思地笑了笑:“我覺得吧,能幫上忙,讓小區(qū)和諧、鄰里和睦,這比打牌、喝酒有意義多了!”掛斷電話,張衛(wèi)華轉身又投入到工作中……